
走過莫拉克風災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挾帶風雨襲台,巨大降雨量釀成嚴重災情,洪水肆虐造成道路中斷,更重創山林,許多部落地區遭到吞沒,原民被迫離開家鄉。災後重建是一條漫漫長路,但在不懈努力與各界協助之下終於逐漸站穩腳步。精選5篇文章,一起來看屏東霧台山中居民,如何重返母親懷抱的故事。
後來的佳暮英雄
人的一生當中如果有什麼關鍵的改變時刻,那麼莫拉克風災應該是每個霧台鄉民最關鍵的按鈕,在上帝啟動了這個按鈕後,當地人的人生幾乎都有了改變,而對柯信雄而言,那一場風災讓他的人生完全走上了另外一條路,他不但一度成了佳暮英雄,如今還成了代表會主席,並且領著村民以林下經濟重新回到部落,儘管莫拉克風災已經過了十多年,他還是忍不住要說:「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啊!」
通往佳暮的產業道路是一條夾在山壁與河谷之間的小路,路面雖不寬,但路況算平穩,沿途可從另一個角度眺望谷川大橋,山嵐還會在眼前的山頭間來回穿梭,大約在彎彎拐拐之間行車十餘分鐘,幽靜部落的樣貌就會出現在右手邊;即使已經搬到永久屋部落,柯信雄每週總要回部落三、四趟,對外人而言,山路漫漫遙遙,但對他和族人來說,「這是回家的路,怎麼會遠?」
谷川大橋。
從小在佳暮長大的柯信雄說起自己的童年顯得有些靦腆,因為家裡有七個小孩,父母肩上的壓力非常大,他和妹妹曾在山下的育幼院住了很長的時間,他記得那段在山下求學的歲月裡,只有寒暑假期間,才有機會回到山上的部落小住,可能因為曾經長時間離家,讓他對家有很深的渴望。
即使後來他成了職業軍人,跟著部隊四處漂移,但是「家」的形象及聲音仍不時在心底呼喚著他,他記得有好幾次和同鄉賴孟傳聊起了自己的心情,對於小賴堅守部落的生活更是羨慕,幾經掙扎後他終於決定離開軍旅回到部落。只是自己為自己盤算的未來人生,尚未揭開序幕,就遇上了改變他人生的莫拉克風災。
2009年8月8日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全鄉路斷橋塌,柯信雄和全村一百多位村民受困部落,他與賴孟傳、徐仁輝、徐仁明等多位部落的年輕人,不但協助部落族人自救,同時協助開闢臨時停機坪,讓135位村民得以搭乘直升機下山,在那一次撤離行動中,他與賴孟傳、徐仁輝、徐仁明等人,一時成了外界眼中的「佳暮英雄」。
鎂光燈背後
「原以為回到部落的新生活,是從自己規劃的民宿開始的。」柯信雄回想起當初回到部落的心中藍圖,感嘆世事無常,回部落打拚的夢想尚未實現,他就成了撤離的災民,後來更成了永久屋部落的住民,早與原來的規劃愈走愈遠;但日子總是要過,於是在山下生活的這段期間,柯信雄又變成了農民,和村民一起向台糖租地耕作,一方面讓族人在平地也可以透過務農一解鄉愁,同時尋找生活的新方向。
「那段時間我種的作物可多了。」柯信雄回想那段初為災民的日子,總是在各種作物之間尋找新的生活軌道,他種過蔬菜、小米、紅龍果、紅藜、辣椒等,還開發特色麵條,他說,雖然很多人基於支持族人的心情總會熱烈購買,但他要的不只是這些,「我還是想要回家,」柯信雄說:「而且是帶著族人一起回家。」
即使在山下生活,柯信雄仍然保有回家的心願。
林下新人生
2017年,佳暮村利用部落廢棄的學校作為魯凱族特有作物學院,學院裡並有完整的烘焙設施,讓部落人得以利用種植的紅藜、鳳梨等作物,開發成各種烘焙產品,柯信雄還帶頭利用部落作物製成各種彩色麵條,當陽光下曝曬著紅藜色、南瓜色、蔬菜色的多彩麵條時,那一道道如彩虹般的線條,像是為這一群被風災趕到山下的族人,開啟了一個回家的新可能。
另外,他們也開始加入了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老師推動的林下經濟,改以養蜂、種植香菇等路徑重返山林,柯信雄看著自己一路的人生變化,「我也沒想過會成為養蜂農民。」站在自己的蜂場裡,他開心地看著自己親手建置的蜂箱及人工蜂巢,眼前的蜂群他呵護得像自己的孩子一般。
柯信雄親手建置的蜂箱。
「山林就是最好的養蜂場,但是養蜂需要專業技術、更要認識蜂的習性。」柯信雄記得前兩年有一回颱風路斷,他一時無法回到部落,山上的40個蜂箱遭到大虎頭蜂無情攻擊,居然在一夕之間全軍覆沒,和他一起投入養蜂的廖晋翊都還記得,那一次風災後回到部落,還沒抵達蜂場,遠遠地就聞到蜂群屍體的味道,柯信雄看到部落的心血毀於一旦,當場掉下眼淚,雖然嘴巴叨念著「不再養了」,但是收拾完殘局,擦乾眼淚後,佳暮青年還是再度迎接挑戰。
如今他們在佳暮山林設有蜂場,最多的時候可達40箱左右,在「回佳系列」的產品中已有蜂蜜、花粉、彩虹麵條,去年中秋的時搭配部落烘焙坊及自產的蜂蜜,還推出噱頭十足的女王蜂月餅,果然大受歡迎,而從2009年風災後,佳暮村足足走了十四年,才有了今日的成績。
自產蜂蜜及相關產品廣受歡迎。
英雄的後來
自從2009年8月13日,柯信雄、賴孟傳、徐仁輝、徐仁明協助村民撤離後,就被媒體冠上了「佳暮四英雄」的稱號,柯信雄不諱言,頂著這個稱號有好有壞,好處是滿滿的正能量,可以號召更多的青年返鄉,當然也難免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放大檢視一切作為,不過柯信雄還是笑笑說,一切皆是盡人事聽天命。
倒是在莫拉克之後,他們各自走出了各自的人生,柯信雄投入基層選舉,如今已連任三屆鄉民代表選舉,本屆還是代表會主席,繼續為部落服務,賴孟傳則仍是部落的高山嚮導,同時兼著救人的工作,2023年11月,兩名法國人在霧頭山走失,賴孟傳帶著兒子與救難人員衝到第一線,山林裡依然有著英雄的身影;徐仁輝則是佳暮村長,繼續穿梭在舊佳暮、新佳暮、還有新新佳暮之間,成為部落與族人之間最佳的溝通橋梁。
風災以後仍持續為部落服務。
至於當上代表會主席的柯信雄,比以前更忙了,但是受過軍旅生活訓練的他,對此絲毫不以為意,他說他總是當自己是「值星官」,每一天都是由他值日,繼續服務族人,尤其是在這個他始終認為是快樂天堂的部落裡。
他總是記得小時候在部落裡跑來跑去的情景,他形容那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刻,童年的自己像山中的小精靈般無憂無慮;而回鄉,就是與最初的快樂連結,與最初的生命連結,歷經風災離鄉再返鄉,他更確定只有在家鄉的部落裡,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樂。
*本文來源:《與黑鳶同行的人─我在霧臺》,教育部USR計畫「里山根經濟-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的軸帶深耕與農林地碳匯人才培育」,統籌企劃:陳美惠,文字:翁禎霞。
文章連結: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