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縣市:
    桃園市/復興區
  • 特色產品:
    水蜜桃、甜柿、水梨、蜜李、竹筍、椴木香菇、高山茶
  • 社群媒體:

代表性遊程:

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拉拉山霧林漫步」及「走入拉拉山巨木原鄉」解說導覽行程。以霧林帶環境特色為主軸,介紹天然檜木森林的重要資源與巨木景觀,以及拉拉山的泰雅文化特色。

環境生態特色:
 

1.巴陵古道生態園區

位於海拔500-600m區域,擁有豐富的暖溫帶闊葉林生態,可見到子彈石櫟、青剛櫟、櫸木、沙朴、無患子、山棕、血藤、酸藤、魚藤等植物;靠近巴陵大橋區域可見峽谷地形的植物生態系,呈現植物多樣性下降、樹木較低矮、森林結構層次下降等特性,可見黃連木、山黃麻、五葉松、臺灣蘆竹、牧野氏薹等耐旱及崩塌地指標植物。巴陵石竹及大紫蛺蝶為特色物種。

2.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位於海拔1,360-1,780m區域,具有霧林帶森林環境,因為過去未經砍伐,是臺灣少數容易抵達的原始檜木森林,園區步道共有24棵列冊管理之巨木,為紅檜及臺灣扁柏。其他特色植物可見木荷、長尾柯、山桐子、西施花、鐵杉、蓪草、著生黃花杜鵑、裏白、頂芽狗脊蕨、臺灣瘤足蕨等。常見動物有冠羽畫眉、白耳畫眉、黃山雀、黃胸藪眉等。

組織單位簡介:

拉拉山周邊社區以泰雅族人及客家人為主,社區居民多種植水蜜桃、甜柿、水梨等經濟作物,以及經營民宿、餐廳等旅遊產業。巴陵古道生態園區及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為周邊主要特色景點,櫻花季及水蜜桃季為拉拉山旅遊旺季。拉拉山自110年開始推動森林遊樂區解說導覽,並於112年開始串聯社區夥伴推動生態旅遊,期許在未來打造拉拉山深度旅遊及提升旅遊品質。(目前尚無成立組織單位)

人文特色:

拉拉山過去為泰雅族部落生活及狩獵之區域,拉拉(R’ra)為泰雅語音譯,有「美麗的」、「讚嘆的」、「眺望、守望」等意,泰雅語「巴壟」(Balung、巴陵)意指「檜木」、「巨大倒木」,也就指稱拉拉山出現巨木的地區。

桃園市復興區巴陵部落的泰雅族為大嵙崁群,其中包括Msbtunux(前山群)與Mkgogan(後山群),在過去清領和日治時期為了守衛家園與官方爆發激烈衝突,史稱「大嵙崁事件」。對於巴陵部落歷史有興趣的遊客,可踏訪「巴陵古道」、「馬崙砲台」及「福巴越嶺道」。

協會/組織 起始年份:

民國85年開始。

輔導團隊:

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涵蓋的社區:

華陵社區(巴陵部落、卡拉部落、中心部落)。

組織人力:

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8位社區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