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縣市:
    嘉義縣/阿里山鄉
  • 地址:
    嘉義縣阿里山鄉中正村34號
  • 所屬政府管理單位: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 社群媒體:

代表性遊程:

 

1.導覽解說路線:

 

阿里山精華路線/約3小時:

自遊客中心出發,搭乘遊園車前往遊園車沼平站,沿途可深度體驗臺灣中海拔霧林帶動植物特色,探索大自然生態奧秘與體驗森林療癒,並穿梭於百年參天巨木間,體會臺灣檜木的價值及特色,以及親身感受阿里山森林開發的歷史現場。

水山療癒路線/約3小時:
自遊客中心出發,搭乘遊園車至祝山林道2.5K處之水山療癒步道口;沿線將沉靜於阿里山次森林的寧靜環境,造訪昔日阿里山林業鐵路支線與水山巨木,彷彿穿越森林時光隧道,回憶林業鐵路開發的歷史文化,獲得療癒及放鬆的身心靈。

2.生態旅遊遊程:

雲端上的國度,阿里山日出饗宴:

自阿里山車站出發,搭乘森林小火車前往祝山車站,自小笠原山眺望北回歸線最高峰-玉山,閱讀臺灣四大山脈-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地景,欣賞臺灣高山山岳與日出、雲海美景,並且認識以阿里山為名的植物生態,感受阿里山霧林帶環境與特色植物;進而探究「原臺灣總督府氣象台阿里山觀象所」古蹟,品味高山氣象站的建築特色與歷史價值(此遊程將依季節性調整遊程出發時間)。

環境生態特色: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臺灣中海拔霧林帶內,雨量豐富、空氣中濕度高,營造適合檜木生長的環境,為臺灣檜木(紅檜及台灣扁柏)的故鄉之一。且其位於阿里山山脈制高點,可眺望北回歸線最高峰-玉山,同時閱讀臺灣四大山脈-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地景,欣賞臺灣高山山岳與日出、雲海美景。

除豐富林相資源外,園區亦有多種特色花卉,依循四季變化,分別於每年3月中至4月能欣賞八重櫻、吉野櫻和山櫻花等各種櫻花;木蘭、玉山杜鵑等也進入花期而依序盛開;9月至11月則可見變色葉植物,山櫻花、臺灣紅榨楓、尖葉楓、青楓、玉山假沙梨等。此外,稀有的臺灣一葉蘭等亦分布於園區林間。

植物的名稱常以發現所在地的地名來為植物命名。阿里山地區是中臺灣中、高海拔植物研究的最早地區,許多高山植物首次在此被發現,或是在此採集模式標本。因而以「阿里山」為植物命名的植物多達有66科120餘種,其中以阿里山榆、阿里山十大功勞、阿里山茵芋、阿里山忍冬、阿里山菝葜、阿里山月桃、阿里山天胡荽、阿里山繁縷和阿里山酢漿草(臺灣山酢漿草)最為常見。

阿里山地區多樣的自然環境孕育出豐富的動物資源,常見的哺乳動物有臺灣獼猴、臺灣野豬、黃鼠狼、白鼻心、黃喉貂、赤腹松鼠、條紋松鼠、白面鼯鼠、大赤鼯鼠、臺灣煙尖鼠、山羌、水鹿、臺灣野山羊、長鬃山羊、寬吻髭蝠等;兩棲類有阿里山山椒魚、褐樹蛙、梭德氏赤蛙、斯文豪氏赤蛙、莫氏樹蛙、艾氏樹蛙、金線蛙、臺灣蜓蜥等,其中在姐妹潭中繁殖季期間(9月-12月)可見大量盤古蟾蜍的蝌蚪在淺灘群聚漫游。爬行類則可見麗紋石龍子、牧氏攀蜥、臺灣蜓蜥、臺灣標蛇、臺灣赤煉蛇、阿里山龜殼花(瑪加山龜殼花)、菊池氏龜殼花等。

組織單位簡介:

為使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之解說服務系統更臻完善,並提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在地社區(中正村、中山村、香林村)及鄰近十字村之夥伴關係,藉由當地居民之導覽解說與生態旅遊培力過程,整合在地生態、文化、深度、具在地故事的解說路線與遊程,透過在地社區說自己故事的方式傳承阿里山的生態與文化,以友善環境與回饋地方的原則下,活絡地方之觀光產業、帶動當地經濟及社區永續旅遊之發展。

因此,邀集嘉義縣阿里山鄉中正、中山、香林及十字村的居民,於2022年3月成立「社團法人嘉義縣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以倡導與維護大阿里山地區之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資源,在環境永續經營原則下推展生態旅遊活動,提升在地居民之生態保育知能、生活環境品質與促進在地經濟為宗旨目標。

人文特色:

阿里山地區的開發始於日治時期的森林大發現,西元1896年11月當時林圯埔(今竹山)撫墾署的署長齋藤音作在探勘玉山時,發現阿里山北側區域有大片蓊鬱森林,隨即上報當時的臺灣總督乃木希典;隨後分別於1899年2月、5月以及1900年進行實地勘查,規劃了「供應縱貫鐵路建設用材為目的之阿里山森林開發案」,正式開啟了阿里山的林業發展。

1902年5月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受臺灣總督府之特命踏查阿里山一帶,發現阿里山的林相優秀、材質良好、蓄積量豐富,因此1903年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根據河合博士的報告,確立了阿里山森林開發案的整體方針,並下令各相關機關進行森林蓄積量調查以及林業鐵路路線測量等工作。

最終於1912年12月25日林業鐵路從嘉義至二萬平正式通車,1914年3月14日鐵路終點延伸至阿里山車站(今沼平車站),阿里山林業鐵路本線正式完成。其後隨著森林開發業務的拓展,陸續增設了自阿里山車站(沼平車站)出發的支線,包括塔山裡線、對高岳線、塔山線(眠月線)、大瀧溪線、眠月下線、水山線、霞山線、東埔線、哆哆咖線等多條林場鐵路。

1963年阿里山林場結束自營伐木,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定位逐漸從產業鐵道轉為觀光鐵道,阿里山地區的觀光旅遊發展亦逐漸成形。1965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原林務局)開始評估整建森林遊樂區,1981年1月21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正式啟用,經營運作至今40年,已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觀光育樂場域之一。

協會/組織 起始年份:

民國111年開始。

輔導團隊:

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涵蓋的社區:

中正村、香林村、中山村及十字村。

組織人力:

28位解說員及1處社區風味餐。